2018年手機15大功能預測

自從2007年第一代iPhone問世以來,智能手機的發展歷程一直有跡可循:更大的屏幕、更強勁的處理器、續航時間更久的電池、更快的數據連接、分辨率更高的攝像頭以及更多的應用程序。但從最近的發展方向來看,智能手機可能會發生極大變化。我們要談到的變化包括:可彎曲屏幕和其他截然不同的設計、眼球控制等。以下是今後5年智能手機有望具備的15個特徵。
(一)多功能數據探測儀
發展方向:藍牙4.0觸發了大量穿戴式傳感器。這些傳感器可將生物醫學數據(如心率、血壓等)、鍛煉數據(如步行距離、消耗掉的卡路里等)以及環境數據(如溫度、濕度等)傳送至智能手機———但它們均需配備單獨的應用程序。
預測:到2020年末,我們的鞋子、眼鏡、皮帶、手錶和衣服上會嵌入穿戴式傳感器。這些傳感器不僅能讓我們通過手機監測我們所有的生物醫學和環境數據,還可以起到防治疾病的作用。
(二)視網膜或聲紋識別密碼
發展方向:2018年後,手機的生物密碼將發展成用眼睛或者視網膜作為識別密碼。 EyeVerify公司正在研發的這種所謂“眼睛掃描”或“眼部靜脈生物測量術”的安全性能可能是指紋識別的三倍。
預測:今後我們將和手機“交流”,我們的聲音將充當安全ID。我們會使用類似於KIVOX的語音識別方案。
(三)更強大處理器
發展方向:智能手機每一個功能的運行都離不開處理器。按照摩爾定律推斷出來的極端結論是,5年內智能手機將配備20納米級以下256位32核處理器。更有可能發生的事情是,即將上演的ARM公司和英特爾公司之爭可能會讓位於某種新的微架構。
預測:今後5年,智能手機將比現在最強大的台式機還要強大。
(四)可計算攝像頭
發展方向:5年之內,傻瓜數碼相機將和膠卷相機一樣成為古董,因為智能手機的攝像頭將不再是數字的,而是可計算的。它能夠像人眼那樣發揮作用,可以瞬間定焦、跟踪對象、根據光線情況進行調整。
預測:未來手機附加的攝影功能,可以同時是相機也是攝影機。雖然目前的數位相機都已具備以上兩種拍攝模式,但是只能二選一地使用其中一種功能拍攝物體,而未來數位相機可能讓照片和影片的界線更模糊,使用者只要拿起相機隨心所欲地拍攝,事後再決定是要擷取單圖或保留整段影片,或是同時擁有兩種拍攝成果。
(五)聲控幫手兼翻譯員
發展方向:2018年觸控螢幕仍會是手機的主要傳遞指令方式,但是在強大的處理器及感應器技術的大躍進環境下,可預見在未來5年內,眼控或聲控技術將會更趨成熟,可望成為未來手機下達任何功能指令的另一項選擇或設計趨勢。因此未來人最常說話的對象,可能將變成他手中的智慧手機,凡舉音樂播放、接聽電話、開啟或關閉各項功能的鈴聲、使用APP應用程式或是檢視手機儲存的任何資訊,可能在未來5年後,都是用「叫」的來執行這些功能。
預測:今後五年,手機將有可能是一台具有獨特個性的機器人小幫手,而它只會服從主人的聲音指令,或是其它特定的預設聲控命令。此外,強大的聲音辨識處理系統,也可將手機變成伴隨個人環遊世界的多國語言翻譯器。
(六)可彎曲屏幕
發展方向:許多人預測未來會出現可捲起來的智能手機,這可能是因為他們看到了當前可彎曲屏幕技術的發展,如三星的YOUM柔性OLED屏幕,科寧的纖薄柔性玻璃WillowGlass,以及LG尚未命名的柔性屏技術。
預測:得益於彈性聚合物、可彎曲電路板等新型材料,智能手機屏幕將是柔性的。實際上,你的整個手機都可以根據身體情況彎折,並提供獨特的控制功能。
(七)折光液晶屏
發展方向:太陽光是智能手機屏幕的“噩夢”。而折光液晶屏能夠反射周圍的光,減少白天智能手機的背光能耗,在太陽光強烈時呈現明亮、色彩鮮豔的圖像。不過折光液晶屏太昂貴,在光線較暗情況下容易失去對比度,因此目前還沒有智能手機製造商使用這種技術。
預測:讓智能手機屏幕抵擋陽光絕非易事,未來5年可能會解決這一問題。
(八)全天候電池續航
發展方向:目前正在研發的兩種技術可以生產出續航數周無需充電的電池。第一種是氫燃料電池。但也許更有前景的是另一種名為“鋰離子微電池”的新技術。伊利諾伊大學的研發者聲稱,鋰離子微電池的續航能力是當前鋰電池的2000倍,它可以瞬間充電,能量足以媲美車用蓄電池。
預測:到2018年,沒有人會抱怨智能手機電池的續航能力,除非他們困在孤島上。
(九)手機成為物聯中心
發展方向:手機上的近距離通訊(NFC)功能越來越受歡迎,但現在應用較少。 NFC耳機、揚聲器或其他配對設備仍不常見。此外,移動錢包普及率也不高,也許是因為人們擔心手機支付的安全性。
預測:沒錯,最終我們會在收銀台使用手機支付各種款項。在NFC的世界裡,你可以使用智能手機乘坐公共交通、打開酒店房間或你的家門。簡言之,你都可以用手機來代替目前使用的卡或鑰匙。
(十)室內定位
發展方向:我們可以在大城市、郊區或森林裡使用GPS導航,但它無法穿透建築物。而安裝室內定位(IPS)的智能手機能夠實現室內定位。儘管目前尚無IPS標準,但業界正在致力建立某種IPS標準。
預測:5年之內,你不再需要根據地圖來確定自己所處的位置。你可以在商場或其他建築物內使用手機定位和導航。
(十一)軟件無線電
發展方向:美國四大運營商均宣佈在今年或明年推出高清語音計劃。但AT&T和T-Mo bile公司的GSM系統與Sprint和Verizon公司的CDMA系統不兼容。軟件定義無線電(SDR)有望解決這一問題。 SDR不僅可以避開兼容性問題提升語音質量,同時可以消除所有的頻率不兼容問題。
預測:5年後,國內和國際網絡之間的語音質量、連接完整性和兼容問題都將得到解決。你無需更換手機,只要升級軟件就可以連接新頻率。
(十二)防水成主流功能
發展方向:目前已有多家手機製造商主打商品防水功能的行銷策略,手機除了怕摔外,不防水也是其最大的致命傷和缺點。
預測:未來手機的防水功能將成為商品的主流設計或是必備的功能,而不再僅是少數幾家製造商的行銷噱頭。
(十三)LTE升級版或5G
發展方向:美國四大主要運營商均準備推出下一代4GLTE網絡:LTE升級版。 LTE升級版與5G不同,後者需要更高頻的頻譜,面臨一些技術障礙。
預測:據國際電信聯盟報告顯示,LTE升級版的連接速度將是3G的100倍。 2018年,智能手機下載、傳輸高清視頻或其他大容量文件的速度將和連接以太網的台式機一樣快。
(十四)無縫Wi-Fi
發展方向:業界正準備推出Passpoint認證Wi-Fi———也被稱為Hotspot2.0和下一代熱點(NGH)。 Passpoint能夠讓手機自動、無縫、安全地連接Wi-FiPasspoint熱點,預計將於今年晚些時候鋪開。
預測:到2019年,你離家、去機場、坐飛機、到其他城市,全程Wi-Fi都不會掉線。實際上,隨著PasspointWi-Fi在全球幾乎無處不在,4G、LTE升級版或其他網絡,都將成為你的備用數據網絡。
(十五)形式上的改變
發展方向:也許往後的智慧手機,已長得不像現在大家公認的長型盒狀物外觀,它可能是一隻手錶或是戒指;使用者在使用智慧手機時,也不再需要多空出一隻手來拿著它。加上之前預估未來手機外型,可以任意彎曲塑形的可能性已大有可為,使用者可以將它依自己的習慣或偏好,掛在任何自己喜歡的位置上,所以它也可能變成一支可具修飾效果的美觀手環機。而目前已有索尼和英特爾開發出的智慧手錶,外傳蘋果公司也可能在今年底推出智慧手錶,與各智慧通訊設備大廠,搶攻這塊可穿戴式的改良智慧手機市場。
預測:智慧手機的主體可能一分為二,主機內的中央處理器,可能內鑲在使用者穿戴的任何衣服或配件上,例如可鑲嵌於鞋子、皮帶、衣服或手錶內;而使用者可透過資訊無線傳輸的功能,在另外的螢幕上看到處理器傳輸出來的數據結果,這時螢幕可能就黏貼在你戴的眼鏡上,例如谷歌眼鏡的螢幕,或是使用者的車內儀表顯示器上。